今年建材行业面临洗牌
对于目前经济形势,房产行业受打压,家装建材行业又应该何去何从?事实上,对于今年的建材家装市场,很多东莞业内人士都表示了悲观忧虑的看法,美债欧债等乌云笼罩下,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,进口原材料的建材企业都在喊苦。
但是也有业内人士在这样困难的时候仍抱着乐观的想法。东莞市腾航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复生表示:“我认为不会出现大量建材企业倒闭这么夸张的情况,的确有业内说过今年可能会有50%的建材企业都会倒闭,但是我相信行业洗牌不是这样的,没那么严重,最后只是根据消费者需求优胜劣汰。”最后可能的结果是东莞建材行业进行一次洗牌。
9年前:建材行业主要是打价格战
说起东莞过去9年家装市场的变迁,东莞家居装饰城平面设计师徐海军脱口而出3个字:价格战。
徐海军说,2002年,家装市场完全是“卖方市场”。那时候只有罗沙那边有建材卖。如果你想装修,那么别无选择,你只能去那里。
9年飞逝,到了2011年,家装市场在徐海军的口中已经成了“买方市场”。徐海军说,现在,想要装修的市民可以货比三家。
2003年,东莞家居装饰城开门迎客。一路走来,同道中人越来越多,竞争也越来越激烈。徐海军说,现时的家装市场已经卷入了一场不可能独善其身的价格战当中,而这场战斗的受益者,毫无疑问是市民。徐海军说,他至今还记得几年前的一个“蓝领”:这位市民跑到东莞家居装饰城里来买一台抽油烟机。徐一问才知,原来这位“蓝领”已跑了3个不同的地方。“他就是想看看哪里卖得更便宜。”
徐说,在这个细分的市场里,当然也有人把品牌置于价格之前,因为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市民可能会更看重产品的可靠性。价格战的打响,让有着不同需求的市民在细分的市场中各取所需。
9年后:“一站式服务” 顾客至上
徐海军说,另一个9年家装市场变迁的鲜明印记就是“一站式服务”。
徐海军回忆,2002年的时候,购买家装产品的顾客为了准备装修、备齐建材,需要跑好多个地方。徐海军说,用时髦的话说,就两个字:折腾。“买灯饰要到专门卖灯饰的地方,买瓷砖要到专门卖瓷砖的地方,买玻璃要到专门卖玻璃的地方……这些地方不在一起,顾客就要跑来跑去,实在是累!”
而现在,顾客可以在同一个地方选购家装流程上的所有产品。坐在办公室里的徐指了指前方的东莞家居装饰城:“如果你想买瓷砖,一条街都是卖瓷砖的,品牌的也有,价格实惠的也有;如果你想买灯饰,转条街,还是一样的。这里可以让顾客几乎只用一次买到所需要的全部商品了!”
徐说,这种做法体现了顾客至上的理念,实践了“一切以顾客为先”的宗旨。徐认为,无论是购买效率和满意度,顾客都是赢家。
个性化产品和售后服务
助企业度困境留住顾客
那么应该如何做,东莞建材行业才能渡难关呢?或者说哪些建材企业才能从这逆境中走出来呢?
徐海军说,他并不确定未来顾客的关注点究竟会落到哪里。但是,他认为,从营销的角度来看,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很有可能成为价格之后的另一个焦点。而这,或许会成为家装市场各路好手的新的着眼点。
徐海军认为,价格战的硝烟终会散去,特别现在生产、人力成本都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,价格战只会加速企业的消亡。对于顾客来说,在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入产品之后,接下来,顾客一定希望自己购买的产品安全可靠。因此,谁的产品品质有保证,谁就会获得顾客的青睐。而一旦产品品质出了问题,如果售后跟踪和服务跟得上,顾客的满意度自然会提升。这也可能成为后价格战时代抢夺客户的一张王牌,那就是拼服务。
王复生则认为个性化产品也是关键,“产品没有个性,缺乏差异化的企业若还不尽快想办法转变,可能会被首先淘汰掉。”
王复生解释说,因为政府出台的房产政策打击的是购买二三套住房的业主,事实上业主是只能居住一套房,若拥有多套房产,其他房产投资过程一般是选择装修出租,但是这些装修就很可能使用的是没什么差异便宜的货品。
但若业主只有一套房屋,装修自己居住的房屋肯定会花心思,那么产品没有个性的企业就可能会没有任何市场了。